书单推荐1 | 大学生开学“元气书单”来啦!
书单推荐1 | 大学生开学“元气书单”来啦!
2月的雪花偷偷溜走,送来春日的温暖,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,我们与书籍相遇,与智慧相拥。
推荐1:我的母亲做保洁
• 名称:《我的母亲做保洁》
• 类别:中国文学(非小说类)
• 豆瓣评分:8.5
• 作者:张小满
• 出版社:光启书局
内容简介
2020年,52岁的母亲离开陕南农村,来到深圳工作。独立生活了十几年后,我与母亲在深圳重逢,再次同住一个屋檐下。我们在狭小的房间里频繁争吵,母亲无法接受我的消费习惯,我也难以忍受她的生活方式。我们陷入了一种相互纠缠、彼此负担却又依赖的关系。尽管如此,我们彼此深爱,我深知母亲对我的爱是毫无保留的。因此,我渴望去理解她。我的母亲曾在矿场、建筑工地挥洒青春的汗水,如今在城市写字楼的一隅做着保洁员的工作。我想要记录下母亲的打工经历,努力探索她记忆中的生命轨迹。母亲的人生为我这个像螺丝钉一样工作的我,建立了一片生活的“飞地”,让我得以喘息、回顾,珍视自己的根源。这是我们母女共同完成的一次写作旅程。
推荐理由
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保洁的书,它是一本关于生活、关于爱、关于坚持的书。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平凡生活中隐藏的不平凡,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简单工作中蕴含的深刻意义。张小满用她那风趣幽默的笔触,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,让我们得以一窥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内心世界,感受到了她那如星辰大海般深邃的爱。
推荐 2:我与地坛
• 名称:《我与地坛》
• 类型:中国文学(散文)
• 豆瓣评分:9.3
• 作者:史铁生
• 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
内容简介
史铁生的文学作品,以其深刻的哲思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而著称,是其众多作品中的杰出代表。其作品的前两段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一年级教材。这两部分特别强调了地坛的描绘以及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,构成了一篇引人深思的佳作。史铁生,作为当代中国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,他的写作生涯与他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。在“写作之夜”,史铁生以他不完整的身躯,倾吐了最为完整而深刻的思想。他所经历的是生命的苦难,而他所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。他的智慧之言,照亮了我们日益晦暗的内心世界。地坛,不过是一个载体,而文章的精髓在于描绘了一个绝望之人寻找希望的旅程,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。
推荐理由
这本书透过作者亲身体验的叙述,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,文字细腻且充满力量。作者的笔触极具感染力,能够深刻触动读者的心灵,引发深思与感悟。书中通过描绘作者与母亲之间的关系,展现了对自然、人生以及母爱的深刻理解和体会。
推荐 3:我用中文做了场梦
• 名称:《我用中文做了场梦》
• 类型:外国文学(非小说类)
• 豆瓣评分:8.0
• 作者:【意】亚历
• 出版社:文汇出版社
内容简介
从罗马迁至北京,从零开始学习中文,重新成为一名学生。时而面临失业,时而居无定所,在不稳定中漂泊。在北京电影学院,向宿管阿姨学习切菜技巧;借助白酒和翻译软件结交朋友,用不流利的普通话录制播客;在国产影片剧组,目睹外籍群演为了一句台词而激烈竞争;在广州拍摄广告,开工前享受早茶,杀青时畅饮至醉;在上海,将客厅转变为写作沙龙,创造一个临时的家;在海南的夏季困顿中,与偶遇的豆瓣网友一同欣赏云朵。撰写这本书是为了讲述我的故事,或者说,为了理解这些年我是如何度过的。这不是一篇政治学论文,也不是社会学调查报告,而是关于我的生活,以及我与这片土地复杂的关系。这本书记录了我的生活点滴,以及我与这片土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它不是政治学的学术论文,也不是社会学的调研报告,而是我真实生活的写照,以及我如何与这片土地共存的个人经历。
推荐理由
一位意大利人用中文记录了他在中国六年的漫游经历,这可能是你今年读到的最有趣的中文作品!通过观看《欢乐颂》学习中文,在战争片中担任第46号群演,在豆瓣上撰写日记,在上海创建中文写作俱乐部,在四川农村,将白酒当作暖气,跨越寒冬和方言的障碍。从2016年到2022年,这是一个意大利人眼中的六年,分裂、荒诞、希望和短暂的幸福,这也是我们共同经历的六年。
推荐 4:格外的活法
• 名称:《格外的活法》
• 类型:社会纪实
• 豆瓣评分:8.6
• 作者:【日】吉井忍
• 出版社:文汇出版社
内容简介
作家吉井忍深入日本的大街小巷,历时七年,采访了各行各业的普通人,探索了12种主流秩序之外的非凡生活方式。有人清晨在东京街头回收垃圾,夜晚在剧场里讲笑话,引得观众捧腹大笑,他们说:“世上本无所谓的垃圾,但一旦被丢弃,它就变成了垃圾。”还有人离开了日本面积最大的书店,在南方小岛上开设了日本面积最小的旧书店,他们发现:“一旦脱离了公司职员的身份,我真的就变成了一个人。”有人花费19年时间建造一栋楼,从自己动手浇灌混凝土开始,在一个只鼓励人们成为“消费者”的社会中,选择成为一个“创造者”……这些人可能是你的邻居,或者是商店街角落里一家小店的店主。面对日常生活中无数的琐碎和烦恼,他们不急于寻找答案,而是选择接受自己状态的模糊,以现有的能力面对不确定性,给自己留下自由思考的空间。面向人生,他们继续提问,继续追问。
推荐理由
本书相当于一位人间观察者的记录,详细描绘了十二位个体在七年跨度中的生活状态与工作变迁。这些个体并非主流职业者,他们可能是书店店主、建筑师、咖啡店主,或是网站维护者,甚至是留学生等。在这些年里,世界的格局经历了快速变化,焦虑和希望的缺失似乎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。然而,每个人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生活,即便在极端变化的环境中,他们仍能坚守内心的信念,以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尊严地活着。在如此迅速变化的世界背景下,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,但即便如此,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,保持个性和尊严。
推荐 5:〇〇年代的想象力
• 名称:《〇〇年代的想象力》
• 类型:历史文化
• 豆瓣评分:8.2
• 作者:【日】宇野常宽
• 出版社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内容简介
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日本,普遍存在着对社会性自我实现信心的丧失,人们转而追求自我形象的认可,从而催生了“自闭家里蹲/心理主义”的想象力风潮。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成为了这一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随着千禧年的到来,这种想象力逐渐演变为“决断主义/幸存系”模式,即人们在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核心价值观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互的博弈和竞争。
推荐理由
面对这本书,读者可能会产生的第一个疑问便是,在二〇年代为何还要阅读《〇〇年代的想象力》?答案非常简单,因为我们仍未走出〇〇年代的问题设定……无论是游戏《绝地求生》的流行,电视剧《鱿鱼游戏》的风靡,还是电影《饥饿游戏》系列卷土重来,都表明宇野讨论的“大逃杀”非但不过时,甚至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性胜利而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意识。毫不夸张地说,我们今天仍然活在〇〇年代的想象力中。
阅读小贴士:
1. 不强迫自己:从兴趣出发,如果一本书读不下去感觉到枯燥无味,换一本感兴趣的就好!阅读应该是享受而非任务。
2. 不设置门槛:每天读10分钟或者30分钟都可以,不要过分在意时间。并且要注意用眼,可以适当搭配听书功能哦!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