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党史教育>详细内容

党史教育

纪念一二·九 | “一二·九”运动激荡青春,革命历史薪火相传

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24-12-09 14:47:4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纪念一二·九 | “一二·九”运动激荡青春,革命历史薪火相传

 

d44d2c6b5538464186ff98920aa58ee9.png 

“一二·九”运动相关知识

1、运动背景

1931年,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,继续向华北进发。同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。

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,热河被日军占领。11月,中国共产党协助建立中华共和国。

1935年6、7月间日本通过“秦土协定”控制察哈尔省,10月指使殷汝耕在河北省建立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"。李守信与德王筹备蒙古军政府。国民政府遭压迫下准备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。

a259d39be798484a89e8062ed6d84fd4.png

北平警察弹压游行示威学生


2、爆发

1935年12月9日在黄敬、姚依林、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,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。

10日,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,宣布自即日起举行总罢课。

11日,天津、保定、太原、上海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,许多大中学校及工会等组织,纷纷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。

14日,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。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。

16日,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。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。

18日,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《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》,号召全国各业、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,发表宣言和通电,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、捕爱国学生。

21日,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。

20ece3c8fac949ca800c23a8c74c67e0.png 

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、中文系学生蒋南翔在“一二·九”前起草《告全国民众书》,发表于第一期《怒吼吧》(清华大学档案馆收藏)

 

3.过程

1935年12月9日,北平六七千名大中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层层封锁,聚集到新华门前,高呼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、“反对华北自治”、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”等口号,向国民党当局请愿。学生们的爱国正义要求被拒绝后,义愤填膺,开始举行示威游行。

15a92e189a5c400cacefd61be54c5a3c.png女大学生进行抗日宣传


当游行队伍走到王府井南口时,反动军警用大刀、水龙、木棍、皮鞭对付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。当天有100多人受伤,30多人被捕。
    第二天全市学生实行总罢课。一场震惊中外的“一二九”爱国学生运动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,这次运动轰动了全国,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,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恐怖统治,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,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狂澜。

 

4.       历史意义

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,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,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,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。
     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,吞并华北的阴谋,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,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。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,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。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。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,一二九运动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,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,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”,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。

 

20f4529dc0044c798342967dfa9ebcd1.png 

为纪念“一二·九”运动89周年,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,继承革命传统,弘扬民族精神,展现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,11月25日—12月4日,我校团委以“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”为主题开展纪念一二·九运动“十个一”系列活动。

IMG_256 

我们接过了先辈的接力棒,就一定要谱写轰轰烈烈、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篇,以中华儿女的赤心为原点,以和平崛起的愿景为半径,在宇宙苍穹里画一个闪亮耀眼的圆圈。让我们一起纪念八十九年前的青年,一起期待今天和明天的青年。

 

图片:来源网络

文字:刘金帅 刘九洲

初审:刘 鑫

监审:贺佳乐

终审:邵 彤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